从产教融合到科教融汇——黄淮学院聚人才智库,追科技之光

走进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瑞典麦拉达伦大学访问学者、全国能源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黄淮学院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刘文富博士的实验室,他正带领团队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硅基高效纳米结构太阳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该成果历时9年,经四家单位联合攻关(黄淮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北京海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6项理论创新,突破了8项关键技术,开发了70种光伏设备、产品及软件,实现了硅基纳米结构太阳电池效率的持续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项目为新型高效太阳电池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获202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在3月2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中,黄淮学院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奖4项。除了刘文富教授的“硅基高效纳米结构太阳电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宋强博士牵头申报的“网络系统牵制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建筑工程学院参与申报的“地下工程柔性防水与韧性支护材料及成套技术”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参与申报的“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及缓释制剂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取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上的双突破。

这一批站位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本土企业特色的研究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的背后,是黄淮学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理念的有益实践。

发挥人才智库,构建产科教融合新格局。黄淮学院锚定服务“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瞄准前沿的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学科和平台优势,激发创新主体和科技人才活力,联合打造了11个现代产业学院,引导师生着力在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不断探索。集结人才“智库”,博士带队“把脉”产业升级,教师创新团队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领域潜心科研,横向纵深,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推动科教产融合发展。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获批河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在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中,黄淮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第三名,入选2022中国五星级应用型专业,跻身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行列。 

服务经济发展,投入校地企合作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黄淮学院坚持以研促教、学研结合的育人理念,打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围墙”,让人才走出“象牙塔”,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深入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中,促进校地企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学校与一流高校组建联合攻关小组,与地方企业成立战略联盟和实践基地,提高协同创新育人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构筑多层次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既能服务企业,又能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教师创新团队在主战场既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又能通过深入企业一线的方式,让研究更加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同时丰富教学素材,将现实需求与应用前景案例嵌入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时代创造新机遇,新征程注入新动能。黄淮学院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产生一流科研成果的教学科研“新高地”,搭建了实现科技资源统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驱动“新平台”,架起了以产业学院和实践基地为依托的社会服务“新纽带”,在科技探索之路上不断攀登、追光而行!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