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22日,黄河科技学院举办“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坊”,来自全国17所高校的75位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以及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执行董事、副校长杨保成作主题报告,校长孔留安出席开幕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领导力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亚荣教授专家团队作专题培训。培训由教育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高申主持。
孔留安致欢迎辞,首先对到黄河科技学院参加工作坊的领导和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锚定建设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宏伟目标,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核心命题,致力于培养契合社会需求、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现已形成一套涵盖改革理念、做法与成效的完备体系。此次举办工作坊旨在共同探讨教育强国建设中应用型本科课程开发与建设,助推课程建设质量再上新台阶,培养质量更高、更加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杨保成围绕“数智赋能,项目驱动,评价牵引,高质量推进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主题,从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新要求、能力导向的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构建、精准化课程评估推进课程高质量建设、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新思考新蓝图四个方面,阐述了黄河科技学院以数智技术为依托,以项目驱动为动力,以科学评价为牵引,全面重构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的时代背景、思路方法、实施路径。他真诚地交流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享了学校在课程体系重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并展望了学校在数字化转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终身成长等方面的长远规划。他期待与更多兄弟院校在战略规划、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通过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共同谋划更多合作项目,实现共赢发展。
刘亚荣教授专家团队作“课程开发与建设”“基于知识建模图的教案设计技术与方法”专题培训,按照专业基础课知识建模、项目化教学课程知识建模、专业知识图谱构建三个步骤,重点围绕知识点确定、知识点类型、知识点之间语义逻辑关系以及知识建模等内容,采用集中讲授、现场讨论、实操、经验分享、小组指导等方式展开。参训教师们积极研讨交流、沟通分享,引发了对课程建设的深入思考。
教育教学中心副主任李海霞从学校层面作以“产业需求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主题经验分享,详细阐述了黄河科技学院在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中的创新实践与关键环节,并结合就业方向项目化教学、应用型研究方向项目化教学和专业基础课三类课程的改革案例,展示了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的创新。她强调,当前学校已完成课程改革第一阶段任务,取得初步较好成效,开始推动第二阶段以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深入实践。
在课程建设交流环节,黄河科技学院5位优秀教师代表结合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从课程设计的精妙构思、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教学评价的结果利用、数字化平台支撑等方面分享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宝贵实践经验,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与借鉴。结业仪式上,参训教师代表积极发言,对工作坊的举办给予了充分认可,总体满意度高。他们纷纷表示,学校从校领导到职能部门处领导再到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统一、时间精力的投入、课程知识颗粒细度、课程建设的成效,以及培训期间提供的热情细致的服务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学习借鉴。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代表认为黄河科技学院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法成效显著,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职业发展。武汉传媒学院教师代表指出,作为教育管理者虽深知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但在课程融会贯通及知识整合应用方面存在困难,这两天的培训从宏观架构到微观目标,再到丰富案例,为其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同时,作为授课教师也领悟到角色转换的关键意义,掌握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潜能的方法策略,这些经验将为后续教学工作增添新动力与灵感,有力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理念更新。最后,李高申作总结发言。他着重强调,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实践与实效的紧密结合。教育的目光应精准聚焦于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课程建设环节。课程的实效性直接关联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他满怀期待地提出,愿与兄弟院校携手推进应用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共同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新路径、新策略,力求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航道,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训期间,教师们还参观考察了中国民办教育历史与发展成就展、教育数字化改革成果展等黄河科技学院校庆系列办学成果特色展览,对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践成果给予了高度赞誉。
(来源:黄河科技学院;责编:刘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