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河南工学院举办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院士报告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教授与北京工业大学石照耀教授两位享誉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梁静主持报告会,机械学院、电气学院、车辆学院、材料学院等相关院部师生齐聚现场,深入学习高端制造与智能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
朱荻院士以“逐梦空天,制造未来”为题,从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双重视角,系统阐述了特种能场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应用。报告中,他详细拆解了该技术如何攻克航空航天装备轻量化、高精度制造等关键难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技术在卫星部件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等场景的实际应用效果,让在场师生清晰把握高端制造技术的发展脉络与广阔前景。
“朱院士的报告为我们学科建设指明了‘对接国家战略’的核心方向。”电气学院院长在会后交流中表示,学校电气类专业正处于课程体系优化关键期,报告中提及的特种能场制造技术应用场景,可直接融入新能源装备、高端机电控制等课程模块,帮助学生建立“技术服务国家需求”的专业认知,同时也为电气学院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提供了思路——未来可联合材料、机械等专业,围绕高端制造技术开展协同攻关。
石照耀教授以“灵动之源——人形机器人关节技术前沿”为题,从精密传动与智能装备的专业维度,系统解析了人形机器人关节技术的前沿动态、关键技术瓶颈及突破路径。报告中,他聚焦关节减速器精度控制、力矩传感技术、轻量化结构设计三大核心领域,通过对比国内外技术发展差距,明确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优势方向与改进空间,同时展示了技术在工业机器人升级、康复医疗设备研发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价值。
“石教授的报告让我们对智能制造专业的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机械学院智能制造专业负责人坦言,“此前我们的课程更多聚焦理论知识,报告中提及的关节控制技术,如谐波减速器的误差补偿方法、关节驱动系统的能效优化策略,将直接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未来会在机械设计、智能控制等课程中增设‘关节技术专题实训’,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朱荻院士与石照耀教授的报告,分别从“国家战略级高端制造”与“产业应用型智能装备”两大方向,为我校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了全方位指导。两场报告既有宏观层面的发展趋势研判,明确学科对接国家需求、服务产业升级的定位;也有微观层面的技术细节解析,为课程优化、科研选题、实践平台建设提供具体路径,形成了“战略-技术-应用”的完整指引体系。
作为学校庆祝建校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这场高质量的院士报告会,既是对学校学科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推动学校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道路上持续前行的重要契机。未来,河南工学院将以报告内容为指引,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高端制造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来源:河南工学院;责编:刘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