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韵承千年 匠心润校园——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非遗泥咕咕体验活动圆满举办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落地生根,11月7日,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成功开展“泥韵承千年 匠心润校园”泥咕咕非遗体验活动,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卫雪老师亲临授课,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李卫雪老师以生动的语言追溯泥咕咕的历史渊源,从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背景,到其作为祈福纳祥的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这门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背后的故事。

随后,李老师手把手教大家塑形,从基础的圆形捏制,到用虎口旋转塑造出圆润的身体与小巧的头部,再用拇指与食指配合捏出嘴与尾巴,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鸟形象跃然而出。

塑形完成后,最关键的扎声孔环节随之而来。李老师取出专用细竹棒,强调道:“声孔是泥咕咕的‘灵魂’,位置和大小直接影响发声效果。”她示范着在泥咕咕身体下方扎出气孔。同学们纷纷效仿,屏住呼吸手持竹棒小心翼翼操作,有的同学因力度不当导致孔位歪斜,有的则扎得深浅不一,李老师逐一指导,手把手调整竹棒角度与深度,直到每个泥坯都开出合格的声孔。当同学们对着自己扎好孔的泥坯轻轻一吹,清脆悦耳的“咕咕”声此起彼伏,现场充满了成就感与欢乐。

待泥坯晾干至半干状态,涂色环节正式开始。李老师展示了传统泥咕咕常用的大红、明黄、翠绿等颜料,讲解道:“泥咕咕的涂色讲究‘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既要遵循传统配色规律,又能灵活搭配。”她示范了毛笔的握法与涂色技巧,从大面积铺色到小范围勾边,动作娴熟流畅,原本素净的泥坯在颜料的点缀下瞬间焕发生机。同学们手持画笔,小心翼翼地为自己的作品上色,有的遵循传统样式搭配色彩,有的则大胆创新,用撞色、渐变等方式打造专属风格,原本普通的陶泥在指尖逐渐变成一个个鲜活灵动、各具特色的手工作品

“自己捏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有裂纹,才懂手艺人的不容易”,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感慨。通过动手实践,同学们更真切体会到传统手工艺“慢工出细活”的匠心与温度。大家相互交流创作心得,分享成功的喜悦,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此次活动将非遗文化与校园教育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又让大家在实践中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更多传统技艺走进课堂、贴近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化自信,让非遗之花在学子心中生根结果。(黄珊)

(来源: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责编:刘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