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播撒绿色种子 东林学子牵手海拉尔区第三中学共筑生态文明梦

7月9日,一堂别开生面的“绿色思政课”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三中学开讲。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冷极林海调研团的成员们,带着在呼伦贝尔林区深耕5天的调研成果与满腔热忱,以“林韵薪传少年志,青山共护东林心”为主题,为百余名高中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生态文明宣讲,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绿色发展的希望种子。

专业实践成果进课堂,国家战略化作生动教材

宣讲现场,东林学子们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将他们在根河市林区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转化为鲜活的教育素材。团队成员轮流登台,深情讲述了以“北迁精神”、“人拉犁精神”、“自筹经费建‘211’精神”、“鹤魂精神”为核心的东林精神谱系,展现了一代代务林人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守护青山的崇高情怀,激励中学生勇担时代使命。

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文化守护绿色根脉

调研团向同学们展示了根河林下经济如何借助电商平台、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实现“点绿成金”,助力林业振兴;揭秘了智能监测系统如何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装上“千里眼”,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分享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深度调研成果——通过访谈鹿皮画非遗传承人,生动呈现鄂温克族与森林共生共荣的古老智慧,探讨非遗技艺在当代传承中面临的挑战与创新路径,引发学生对“文化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深刻思考。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真实案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变得可触可感,为中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注脚。

校地对话激荡思想,非遗案例触动青春心灵

宣讲结束后,调研团成员与海三中高一年级教务主任梁艳坤、高一12班班主任董莉等教师代表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大学生们用专业视角和亲身实践,把宏大的国家战略转化成了中学生听得懂、喜欢看的生动教材,特别是敖鲁古雅乡非遗传承的故事,展现了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思政课’非常有价值!”梁艳坤主任高度评价了活动的创新性和实效性。董莉老师则分享了课堂带来的思想激荡:“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当孩子们听到鹿皮画技艺与森林、驯鹿文化的血脉联系,以及传承人为保留文化根脉付出的努力时,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态文明不仅是保护青山绿水,更是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认同感,是书本难以传递的。”她特别提到,在实践团成员指导下开展的“青春手绘”环节中,学生们将感悟融入创作,把鹤魂精神、三北防护林工程与鄂温克族森林文化元素共同绘入板报。“原来生态文明的厚度,藏在每一片森林、每一个民族的故事里!”高一学生祖戈展示作品时感慨道。

知行合一,青春力量在绿色征途上拔节生长

据实践团负责人程相烨介绍,本次海三中宣讲是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层林区筑梦青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一环。团队此前在呼伦贝尔多个区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深度调研,足迹遍布林下产品市场、林场、林业局、敖鲁古雅民族乡(重点调研非遗传承)、病虫害防治站和当地有代表性的企业,完成了林区产业数字化、非遗文化保护等多项调研任务。此次宣讲,正是将深入基层的调研成果淬炼转化为面向下一代的教育资源。

当东林学子胸前的校徽与海三中少年闪亮的团徽交相辉映,当“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大学校训在中学课堂激起回响,一场跨越大学与中学的对话生动证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青春力量,正在知行合一的沃土中,蓬勃生长,蓄势待发。 东林学子与海三中少年们的这次携手,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宣讲,更是一次生态文明理念的代际传递,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探索了实践育人的新路径!

(责编:刘铮)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