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星火耀边疆,青春普法润孟连 ——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开展“法润孟连 边疆法治护航行动”社会公益实践

在这个暑假

共同奔赴一场“乡”约

来到普洱孟连

开展三下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我心向党同奋进,青春聚力正当时。身着一身红色马甲,时代重任肩上扛。

红心领航护边疆 青春建功谱华章

红心向着党,使命记心间;青春追梦想,边疆放心间。穿上红马甲,胸前是初心,肩头是家国。在孟连县团委的支持下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实践团来到普洱孟连,聚焦边疆多民族聚居区的法治需求开展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红色溯源悟初心 法治根脉润边疆

7月7日,实践团成员先后走进孟连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与孟连宣抚司署旧址。带着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成员们在红色场馆中忆峥嵘、强信念、勇担当,在古衙署里溯法治、研历史、悟传承,深入触摸边疆发展的精神脉络与法治根基。在革命文物前体会“扎根边疆、心向中央”的赤诚,在古老规约中探寻多元印记,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法治文化的传播者,用专业能力助力边疆建设。

产业赋能强担当 法护振兴助农桑

7月8日,实践团深入“云南省十大精品咖啡庄园”-洪安联斯达庄园,针对咖啡豆商标维权、劳动合同规范等5类问题,现场解读《乡村振兴促进法》第23条,协助完善合作协议3份。庄园主感慨:“这些法律建议比咖啡还提神”!

普法惠民入寻常 法治阳光照城乡

7月9日,实践团队在孟连县人民法院的带领下深入集贸市场、民族团结示范点及居民社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与法律咨询活动。成员们积极投身于法治宣传工作,通过搭建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主题宣讲、组织问卷调研、入户解答疑问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深入浅出地讲解禁毒防艾知识、土地纠纷等相关法律内容,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关心的常见法律问题,使大家深刻感受到法律知识的实用价值,推动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确保普法行动真正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惠及群众。

民族同心话法治 乡音情深暖边疆

7月10日,恰逢当地民族节日,实践团成员在民族文化广场和边境村寨开展问卷调研、协助调解等活动。成员们穿梭于节日氛围浓厚的广场与蜿蜒村路间,用民族语言与群众拉近距离,通过案例讲解等方式,深入了解各族群众的法律需求,与群众围坐共话民情、共解民忧、共传法治,在贴近民心的互动中传递法律温度,有效增强了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调研宣传中,成员们摸清了民族地区普法的法子,提高了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的能力,对“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衔接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与体悟,更加坚定了用法律知识服务边疆的决心。

茶林寻脉探产业 法护文脉兴边疆

7月11日,实践团成员深入澜沧景迈山景区,围绕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及生态法治建设等主题开展调研。在走访古茶园、传统村寨及文旅融合项目过程中,成员们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讨了当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在与茶农、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景迈山严格遵循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的原则,确保茶产业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模式,不仅符合《民法典》关于绿色原则的规定,也为《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的实施提供了实践样本。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法治思维,既要保护传统技艺的知识产权,又要规范产业发展,确保生态红线不被突破。未来,团队将结合专业法律知识,为景迈山茶产业的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法治建议,助力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结语

法治戍边正启航,青春奋进续新章。盛世之下,青年当以赤子初心赴时代之约;征程扬帆,青春须以铁肩担当践奋斗誓言。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淬炼了法治为民的初心,更筑牢了扎根边疆的信念。吾辈青年学子将赓续红色血脉,情系边疆热土,把专业所长与国家所需紧密相连,用法治微光点亮振兴之路,彰显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法治星火照边关,青春作伴未言还

佤山云海千重浪,不负韶华普法人

(责编:刘铮)


扫一扫分享本页